主角叫江叙白林知夏的是《盛夏方程式双学霸的高中纪事》,本的作者是江叙白最新写的,书中人物感情描写生动形象,主要讲述了: 第一章 初遇:红榜前的“并列第一”九月的风还带着盛夏未散的燥热,梧桐树叶在明德中学门口的香樟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新生报到处的红色拱门旁,巨大的入学考试红榜前挤满了人。林知夏踮着脚,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
第一章 初遇:红榜前的“并列第一”九月的风还带着盛夏未散的燥热,
梧桐树叶在明德中学门口的香樟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新生报到处的红色拱门旁,
巨大的入学考试红榜前挤满了人。林知夏踮着脚,
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扫到自己的那一刻,忍不住弯了弯眼睛——“林知夏,
高一(1)班,总分728”,而紧随其后的,是同一个班级的“江叙白,总分728”。
“居然有并列第一?”旁边有家长小声议论,“这届新生水平这么高?
”林知夏顺着声音看向红榜另一侧,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男生正站在那里,
指尖轻轻点在“江叙白”三个字上。他身形挺拔,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微微晃动,
侧脸线条干净利落,手里还拿着一本摊开的《数学分析》,书页间夹着一支银色钢笔,
一看就是刚从书店过来。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男生转过头,视线与她撞上。
林知夏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朝他点了点头,对方也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个浅淡的弧度,
眼神里没有惊讶,反倒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了然。“你好,林知夏?”男生先开口,
声音清冽如冰镇汽水,“我是江叙白。”“你好,”林知夏笑了笑,晃了晃手里的报到单,
“看来我们接下来三年都是同学了。”两人并肩往教学楼走,路上才知道,他们不仅是同班,
连宿舍都在同一栋楼——林知夏住302,江叙白住401。
明德中学是全省顶尖的私立高中,采用寄宿制,宿舍是两人间,家具齐全,
连阳台都配了小书桌。林知夏的父母昨天已经帮她收拾好了行李,
浅粉色的床单配着白色的书架,
着她从家里带来的《百年孤独》和几套竞赛参考书;而江叙白的宿舍她后来路过时瞥了一眼,
极简的黑白灰风格,书桌上堆着物理竞赛的教材,窗台上放着一盆长势正好的绿萝,
是他妈妈特意让他带来的,说“给房间添点生气”。开学第一天的班会,
班主任***让大家自我介绍。林知夏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说:“大家好,我叫林知夏,
喜欢数学和阅读,希望接下来三年能和大家一起进步。”台下响起掌声时,
她看到江叙白坐在第一排,正拿着笔记本写着什么,抬头时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轮到江叙白时,他走上讲台,声音清晰:“江叙白,兴趣是物理和编程,
以后如果有同学在理科方面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讨论。”他话音刚落,
台下就有女生小声议论:“长得帅就算了,还这么厉害……”林知夏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偷偷在笔记本上写下“江叙白:物理+编程,可组队竞赛”。班会结束后,
***把林知夏和江叙白叫到办公室,笑着说:“你们俩是这次入学考试的并列第一,
我打算让你们当正副班长,林知夏负责班级事务和文科方面的统筹,
江叙白负责理科竞赛和纪律管理,怎么样?”林知夏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
”江叙白也跟着应下:“我会配合好林知夏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时,
江叙白忽然说:“下周就要月考了,要不要比一场?”林知夏挑眉:“比什么?”“总分,
”他顿了顿,补充道,“输的人要请对方喝一个月的奶茶。”林知夏笑了:“好啊,
那我要喝学校门口那家的珍珠奶茶,三分糖,少冰。”“没问题,”江叙白点头,
“那我要焦糖玛奇朵,不加糖。”两人的“奶茶赌约”成了高一(1)班的第一个小热点,
连同桌苏晓都凑过来跟林知夏说:“知夏,你跟江叙白也太卷了吧,刚开学就比成绩!
”林知夏一边整理课表,一边说:“良性竞争嘛,而且奶茶挺好喝的。
”其实林知夏没说的是,她从看到江叙白的第一眼起,
就觉得这个人跟自己很像——一样的目标明确,一样的喜欢挑战,
甚至连对“优秀”的执念都如出一辙。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父亲教数学,母亲教文学,
从小家里的氛围就是“有问题就讨论,有目标就努力”,从不给她施压,
却让她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而江叙白后来跟她说起,他的父母是做科技创业的,
家里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一家三口围在餐桌前,讨论数学题或者新出的编程软件,
父母总说“喜欢就去做,我们永远支持你”。或许是因为家境和家庭氛围的相似,
林知夏和江叙白很快就熟了起来。每天早上,他们会在食堂偶遇,
一起买早餐;课间操结束后,会一起讨论课堂上没弄懂的难题;晚自习结束后,
会一起走回宿舍,路上聊聊今天的学习进度,偶尔也会吐槽一下难搞的物理题。
月考成绩出来那天,红榜前又挤满了人。林知夏和江叙白挤到最前面,看到“林知夏,
732分,年级第一”和“江叙白,731分,年级第二”时,
林知夏忍不住笑出了声:“差一分,江叙白,你输了。”江叙白无奈地摇摇头:“行,
愿赌服输。明天开始,你的珍珠奶茶我包了。”那天下午,
江叙白果然提着一杯珍珠奶茶出现在林知夏的座位旁,还附带了一张便签:“三分糖,少冰,
查收。”林知夏接过奶茶,咬着吸管说:“谢啦,下次我争取让你赢一次。
”江叙白坐在她旁边的空位上,翻开物理书:“不用,我会自己赢回来的。”阳光透过窗户,
落在两人的书页上,金色的光斑里,是属于他们的,刚刚开始的高中故事。
第二章 竞赛:实验室里的“最佳搭档”月考之后,
学校就开始选拔数学和物理竞赛的参赛选手。林知夏报了数学竞赛,江叙白报了物理竞赛,
本来两人各忙各的,直到竞赛集训开始,他们才发现,集训营的教室居然在同一层楼,
连休息区都挨着。数学竞赛的集训比林知夏想象中要难。第一天的集训课,
老师就抛出了一道国际奥赛的原题,全班二十多个人,
只有林知夏和另一个高二的学长解了出来,但林知夏的解题步骤比学长更简洁。下课后,
老师特意夸她:“林知夏,你的思路很新颖,好好准备,说不定能拿省一。
”林知夏刚走出教室,就看到江叙白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怎么样?
数学集训很难吗?”他问。林知夏接过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还好,就是题目有点绕。
你呢?物理那边怎么样?”“还行,”江叙白靠在墙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这是我们物理集训的一道题,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要不要试试?”林知夏接过来一看,
是一道力学题,虽然涉及物理知识,但核心是数学建模。她低头算了十分钟,
抬头时眼睛亮了:“用拉格朗日方程是不是更简单?
”江叙白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我也是这么想的!看来数学和物理果然不分家。
”从那天起,他们的集训多了一项“跨学科交流”——每天晚上集训结束后,
林知夏会去江叙白的物理实验室,
跟他一起讨论数学建模在物理中的应用;江叙白也会去林知夏的数学教室,
帮她分析竞赛题里涉及的物理背景。有时候遇到难题,两人会在实验室里待到深夜,
实验桌上摊满了草稿纸,台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有一次,
数学竞赛需要准备一份关于“数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的报告,
林知夏卡在了编程实现的部分。她跟江叙白说起这件事时,
江叙白立刻说:“我帮你写代码吧,正好我最近在学密码学相关的编程。”那天晚上,
江叙白留在林知夏的教室,两人对着电脑,一个负责逻辑梳理,一个负责代码编写。
林知夏看着江叙白飞快敲击键盘的手指,忽然说:“江叙白,你以后想做什么?
”江叙白的手指顿了一下,抬头看她:“想做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你呢?
”“我想当一名数学教授,”林知夏笑了笑,“像我爸爸一样,把喜欢的数学知识教给别人。
”“很适合你,”江叙白说,“你讲题的时候特别清楚,上次苏晓问你一道函数题,
你讲完她立刻就懂了。”林知夏有点不好意思:“你也很适合做研究啊,你对物理的执着,
我都看在眼里。”那天的报告最终拿了集训营的“最佳创新奖”,
老师在点评时说:“林知夏的逻辑梳理和江叙白的编程实现完美结合,
这就是跨学科合作的魅力。”台下的林知夏和江叙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
竞赛集训期间,学校正好举办运动会。***让林知夏和江叙白负责班级的方阵和后勤。
林知夏负责设计方阵的口号和队形,江叙白负责借道具和安排后勤人员。
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林知夏画好队形图,
江叙白立刻就能算出需要多少人、多少道具;江叙白安排好后勤表,林知夏会帮忙优化流程,
让效率更高。运动会当天,高一(1)班的方阵惊艳了全场——穿着统一的白色T恤,
手里拿着蓝色的气球,走正步时步伐整齐,口号“青春无畏,逐梦扬威;一班齐心,
其利断金”喊得响亮。江叙白站在方阵最前面,作为旗手,身姿挺拔;林知夏站在方阵侧面,
负责指挥气球的放飞时机。当方阵走到***台前时,林知夏喊了一声“放”,
几百个蓝色气球一起升空,***台上的校长都忍不住鼓掌。运动会结束后,
班级拿了“最佳方阵奖”和“团体总分第三”。全班同学一起去食堂庆祝,
苏晓凑到林知夏身边,小声说:“知夏,你跟江叙白也太有默契了吧,
感觉你们俩就像……天生一对。”林知夏的脸瞬间红了,
下意识地看向不远处正在给同学们分饮料的江叙白,正好对上他的目光,江叙白愣了一下,
然后朝她笑了笑,那笑容比运动会当天的阳光还要耀眼。竞赛初赛的成绩出来时,
林知夏和江叙白都顺利晋级省赛。
***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他们:“林知夏和江叙白不仅自己优秀,
还带动了班里的学习氛围,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台下的掌声里,
林知夏悄悄看了一眼江叙白,发现他也在看自己,两人都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省赛在邻市举行,学校安排***带队,提前一天出发。出发前,
林知夏的妈妈给她装了一大包零食,
还特意给江叙白带了一盒他喜欢的焦糖饼干——林知夏之前跟妈妈提过,江叙白喜欢吃甜食,
尤其是焦糖味的。江叙白收到饼干时,眼睛亮了:“阿姨也太好了吧,谢谢你,林知夏。
”“我妈妈说,让你多吃点,省赛的时候才有精神。”林知夏说。省赛的前一天晚上,
两人在酒店房间里最后复习。林知夏在看数学错题本,江叙白在看物理公式手册。忽然,
林知夏遇到一道之前没弄懂的题,她戳了戳江叙白的胳膊:“江叙白,这道题你会吗?
”江叙白凑过来,两人头挨着头,一起看错题本。他耐心地给她讲了两种解题方法,
林知夏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解,我之前钻牛角尖了。”“考试的时候别慌,
”江叙白看着她,眼神认真,“你那么厉害,肯定能拿省一。”“你也是,”林知夏点头,
“物理省一非你莫属。”第二天的省赛,两人都发挥得很好。走出考场时,
林知夏对江叙白说:“感觉这次能行。”江叙白笑着点头:“我也觉得。”省赛结果出来时,
已经是期末了。林知夏拿到了数学省一,江叙白拿到了物理省一,
两人还一起获得了“省级优秀竞赛选手”的称号。
学校在大门口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他们的名字和照片,
连校长都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他们:“明德中学为有林知夏和江叙白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那天放学后,江叙白请林知夏去学校门口的奶茶店,
点了两杯珍珠奶茶——一杯三分糖少冰,是林知夏的;一杯焦糖玛奇朵不加糖,是他的。
“庆祝我们都拿了省一,”江叙白举起杯子,“也庆祝我们的‘跨学科合作’圆满成功。
”林知夏也举起杯子,跟他碰了一下:“干杯!下次我们争取一起拿国奖!
”窗外的夕阳把奶茶店染成了暖***,两人的笑声混着奶茶的甜味,
成了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第三章 校庆:舞台上的“默契组合”高二上学期,
学校要举办建校五十周年校庆,要求每个班级出一个节目。班会课上,大家讨论了半天,
最终决定排一个情景剧,主题是“明德学子的一天”,而林知夏和江叙白被推选为男女主角。
“为什么是我们俩啊?”林知夏有点不好意思,“我从来没演过情景剧。
”苏晓举手:“因为你和江叙白是我们班的‘门面’啊,长得好看,学习又好,
演主角最合适了!”全班同学都跟着附和,江叙白看了看林知夏,笑着说:“试试吧,
不难的,我可以陪你一起练。”林知夏只好点头:“那好吧,我们一起加油。
”情景剧的剧本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写的,讲的是一对学霸同桌,从高一入学到高三毕业,
一起学习、一起竞赛、一起成长的故事。林知夏饰演的“夏知”是个开朗的数学学霸,
江叙白饰演的“叙白”是个沉稳的物理学霸,情节里有他们一起讨论难题的场景,
有一起参加竞赛的场景,还有一起在操场散步的场景,最后结局是两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校园里挥手告别,约定未来再相见。拿到剧本的那天晚上,林知夏和江叙白在教室里排练。
林知夏看着剧本里“夏知靠在叙白肩膀上看星星”的台词,脸都红了,
她小声说:“这台词也太肉麻了吧。”江叙白也有点尴尬,但还是一本正经地说:“演戏嘛,
要投入。你就把我当成真正的‘叙白’,我就把我当成真正的‘叙白’,
我把你当成真正的‘夏知’。”林知夏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两人开始排练那段场景——月光下的操场,“夏知”坐在草坪上,抬头看星星,
“叙白”坐在她身边,递给她一瓶水。“你说,我们以后会考上同一所大学吗?
”“夏知”问。“会的,”“叙白”说,“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可以。
”林知夏念台词的时候,声音有点抖,她不敢看江叙白的眼睛,只好盯着他的衬衫纽扣。
江叙白察觉到她的紧张,轻声说:“别紧张,放松一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
”在江叙白的鼓励下,林知夏慢慢放松下来。两人排练到深夜,台词越来越熟练,
动作也越来越自然。有一次,排练“一起讨论难题”的场景时,
林知夏不小心碰掉了江叙白手里的笔,江叙白弯腰去捡,林知夏也跟着弯腰,
两人的头不小心撞到了一起,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你没事吧?”江叙白揉了揉她的额头,
语气里带着担心。“没事,”林知夏捂着额头,笑了,“就是有点疼。”校庆演出前一周,
学校组织各个班级彩排。高一(1)班的情景剧排在第三个,轮到他们时,
林知夏和江叙白穿着校服,走上舞台。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林知夏深吸一口气,
开始念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夏知,高一(1)班的学生。”江叙白跟着说:“我是叙白,
夏知的同桌。”情节一步步推进,他们演得越来越投入。当演到“一起参加竞赛”的场景时,
林知夏念着台词:“叙白,这道题我还是不懂,你再给我讲一遍好不好?
”江叙白笑着点头:“好,我们一起慢慢来。”台下的老师和同学都被他们的默契感染,
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彩排结束后,负责校庆的老师找到他们,
笑着说:“你们俩演得太好了,尤其是眼神里的默契,简直就像真的同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