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叫本杰明丁少校马丁少的是《二战风云之西西里岛登陆(好戏登场)》,这本的作者是本杰明倾心创作的一本现代言情类,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 第一章 死神的契约伦敦,1943年2月。空气不是被雾笼罩,就是被防空警报撕裂。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深处,军情六处一间代号“墓碑”的密室里,本杰明·威尔克斯上尉正面对着他职业生涯中最诡异、也最令人不安的任务。
第一章 死神的契约伦敦,1943年2月。空气不是被雾笼罩,就是被防空警报撕裂。
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深处,军情六处一间代号“墓碑”的密室里,
本杰明·威尔克斯上尉正面对着他职业生涯中最诡异、也最令人不安的任务。
密室里只有一盏孤灯,光线吝啬地洒在中央一张不锈钢台子上。台上,
躺着一具苍白的、毫无生气的男性躯体。
防腐剂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一种更深沉的、属于死亡本身的冰冷气息,钻进本杰明的鼻腔。
他不是没见过死人,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见过堆积如山的尸体。但那些是战争的牺牲品,
是瞬间的爆裂或缓慢的衰竭。眼前这一个不同,他是被“选择”的,
是被从永恒的沉寂中强行拉出来,赋予一项超越生死的使命。“格林威尔·迈克尔,
或者我们该叫他‘马丁少校’?”一个冷静、略带沙哑的声音在本杰明身后响起。
是詹姆斯·埃德加顿上校,军情六处副局长,这个疯狂计划的最高庇护者。
他走到台子另一侧,手指轻轻拂过尸体胸前一道并不显眼的缝合痕迹,
动作带着一种近乎外科医生的精确与冷漠。“肺水肿。完美的‘溺水’证据。
就连最挑剔的德国病理学家也找不出破绽。”本杰明感到胃里一阵翻搅。他不是道德家,
战争早已磨钝了那根神经。但将一个人的遗体如此利用,即便是为了崇高的胜利,
也让他感到一种深切的悖论。“我们征得了……他本人的同意吗?”这话问出来,
他自己都觉得幼稚。詹姆斯上校锐利的目光扫过他,嘴角扯出一丝几乎没有弧度的笑,
像是在嘲讽,又像是理解。“本,我们正在和魔鬼下棋,赌注是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
是整个南欧战局的走向。希特勒已经看穿了我们的意图,
西西里岛现在有二十二万德意军队在等着我们。常规的欺骗手段毫无意义。
我们需要一个他们绝对会相信的信使。”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回尸体上,“而死亡,
是最可信的护照。这位迈克尔先生,或者根据最新档案,
那位约翰·梅维乐少校……他们为祖国做出的最终贡献,将比任何生还的勇士都更加不朽。
”“梅维乐少校?”本杰明一愣,
“不是那个在‘冲击者’号航母爆炸中殉职的……”“最高机密。”詹姆斯打断他,
声音压得更低,“他的家人被告知他在海上失踪,遗体未能找到。
这更适合我们的剧本——一个身份更清晰,社会关系更简单的军官,
比一个流浪汉更能承载我们需要的细节。”他拍了拍本杰明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
“别纠结于出处,本。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威廉·马丁’少校,
皇家海军陆战队登陆艇专家,你的‘包裹’。你的任务,
是确保他‘准时’、‘完好’地出现在西班牙韦尔瓦的海岸,
并且让所有人都看到该看的东西。”詹姆斯递过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夹。本杰明打开,
;一封帝国副总参谋长阿奇博尔德·奈爵士致北非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的私人信件草稿,
字里行间暗示盟军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希腊,
西西里只是佯攻;一封蒙巴顿将军写给亚历山大的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是“两栖作战的活字典”;还有一堆精心伪造的私人物品——一张伦敦某夜总会的透支账单,
一封来自“未婚妻”帕姆的、语气亲昵甚至带着点小抱怨的情书,一张订婚戒指的购买凭证,
甚至还有两张看过的戏票存根。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每一个碎片都拼凑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本杰明几乎能想象出这个“马丁少校”在伦敦的酒馆里小酌,和未婚妻在公园里散步的样子。
而现在,他要亲手将这个虚构的生命,与台子上这具冰冷的躯体缝合在一起。
“西班牙那边呢?”本杰明合上文件夹,感觉它重若千钧,
“我们不能指望佛朗哥的政府会老老实实把文件交还给我们。”“当然不会。
”詹姆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我们埋在马德里的‘钉子’已经准备好了。
西班牙情报部门里有我们的人,也有德国阿勃维尔的人。关键在于引导。
我们会通过外交渠道,表现得异常焦急,强烈要求归还那个要命的公文包。
这种‘欲盖弥彰’的表演,会比直接送到德国人手上更有效。德国人喜欢自己‘发现’秘密。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敲响。一个穿着白大褂、表情严肃的技术官走进来。“上校,上尉,
‘天使’的最终处理时间到了。我们必须开始进行海上浸泡环境的模拟防腐加固。
”“天使”,是他们给这具尸体起的代号。詹姆斯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马丁少校”,
对本杰明说:“去吧,本。行动小组在等你。记住,从这一刻起,‘肉馅行动’正式启动。
任何环节出错,我们送上的就不是欺骗,而是给希特勒的胜利预言书。
”本杰明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带着死亡气息的空气,挺直了胸膛。
他拿起那个装着“马丁少校”生命的文件夹,转身走出密室。身后的门缓缓关上,
将那个特殊的“参与者”留在了黑暗与孤灯之中。他的脚步在空旷的地下走廊里回响,
每一步都踏在真实与虚构、道德与战略的钢丝上。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常规的战斗,
没有硝烟,没有冲锋,但其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前线厮杀。他,
本杰明·威尔克斯,将亲自护送这位沉默的信使,穿越敌控海域,
去完成一项足以扭转战局的死亡谎言。走廊的尽头,一丝微弱的光线透进来。
那是属于生者的世界,但任务的成败,却牢牢系于那位被精心装扮的死神使者手中。
第二章 魔鬼的细节“墓碑”密室外的世界,
并未因容纳了一个如此黑暗的秘密而有丝毫改变。伦敦依旧在战争的绞索下喘息,
灰蒙蒙的天空下,人们行色匆匆,脸上混合着疲惫与坚韧。但对本杰明·威尔克斯上尉而言,
走出那间地下室,仿佛是从冥界归来,眼前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不真实的滤镜。
他手中那个轻飘飘的牛皮纸文件夹,此刻重如千钧,里面装着一个虚构的灵魂,
以及数万人生死的可能性。他的临时指挥部设在海军部大楼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
代号“戏院”。这里聚集了他精心挑选的行动组成员:密码专家汤姆·凯勒中尉,
他能从最琐碎的信息中编织出天衣无缝的谎言;档案伪造大师艾格尼丝·珀金斯小姐,
巧的手能复制任何签名、印章或票据;还有行动经验丰富的海军陆战队士官长比尔·麦肯锡,
负责所有物理层面的行动细节。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威廉·马丁少校”活过来,
活在一张张纸片和物品里。“问题出在这封情书上,”艾格尼丝推了推她的玳瑁框眼镜,
用镊子夹起一张信纸,语气冷静得像在讨论天气,“帕姆的语气太……完美了。
一个热恋中的女人,尤其是一个即将与未婚夫分别、且对方似乎有些财务窘迫的女人,
她的信里应该有更多不经意的琐碎抱怨,比如抱怨口红买不到了,
或者某家她喜欢的咖啡馆因为轰炸关门了。现在这样,读起来像小说。”本杰明接过信纸。
上面是娟秀的笔迹:“我最亲爱的比尔,一想到很快就能在伦敦与你相聚,
我的心就雀跃不已……但别忘了你答应我的事,关于那笔透支……爱你的帕姆。”“说得对。
”本杰明点头,“我们需要更多生活的烟火气。汤姆,从拦截的平民信件里找找灵感。
艾格尼丝,重写一封,加上点具体的、无关紧要的烦恼。还有,戏票存根,
日期要再往前推一周,显得他已经在伦敦待了段时间,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汤姆·凯勒在一旁的打字机上飞快地敲击着,
他在完善那封关键的信件——帝国副总参谋长奈爵士致亚历山大将军的信。“头儿,
我们在‘萨拉森’和‘哈斯基’这两个代号上的模糊处理,是不是太明显了?
德国密码破译部门不是吃素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本杰明走到他身后,
看着逐渐成文的信件,“让他们‘努力’破译出来,比直接告诉他们更可信。
暗示西西里是佯攻(‘哈斯基’行动的真实目标),主攻希腊(‘萨拉森’这个虚构目标),
但要留下足够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拼凑。蒙巴顿的推荐信里,
要强调马丁对‘潮汐和登陆点’的专业知识,
这能间接解释他为什么会被派往北非——考察希腊海岸线。
”士官长麦肯锡则在对着一套崭新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制服发愁。“上尉,
这套衣服太新了,像刚从裁缝店拿出来的。一个在前线机构工作的军官,
他的制服应该有磨损,有汗渍,尤其是肩章和领口。”他拿起一把小刀,
小心翼翼地在内衬上制造一些不起眼的磨损,“还有这皮鞋,得沾上点伦敦特有的泥灰,
鞋底要有磨损痕迹。”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每一件物品都被赋予“历史”。
那枚未提货的订婚戒指,票据被小心翼翼地折出痕迹,
仿佛在口袋里待了很久;那张夜总会的透支账单,金额被设定在一个略显尴尬的数字,
既不至于让一个少校无法偿还,
又足以显示他的不拘小节;甚至他们还伪造了一张牙医的缴费提醒,
日期就在他“离开”伦敦的前几天。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几乎成为一种强迫症。
本杰明感觉自己像个小说家,在创造一个无比真实的人物,只不过,
这位主角的结局早已注定,而他这个“作者”,要亲手将他送往最终的舞台。
工作的压力和对道德界限的模糊感,让团队气氛时常紧绷。一天深夜,
办公室里只剩下本杰明和艾格尼丝。艾格尼丝正在为“帕姆”的情书做最后的旧化处理,
用微弱的火苗小心地烤焦信纸边缘。“上尉,”她突然开口,声音很轻,
“我们这样做……对吗?利用一个死者,编织一个如此庞大的谎言。”本杰明停下手中的笔,
抬起头。艾格尼丝的脸上很少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神情。“珀金斯小姐,我们没得选。
如果登陆西西里的部队正面撞上严阵以待的二十二万德军,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