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资讯 >

大秦一统四海最新小说(嬴政秦军秦王)全文阅读

发表时间:2025-10-18 17:12     编辑:夕渊
大秦一统四海全文版

嬴政秦_写的大秦一统四海_这本书,看的感人至深,人物描写贴近现实,文笔细腻,结尾差点热泪盈眶,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作者:嬴政秦 状态:已完结 类型:三国衍生
立即阅读

《大秦一统四海全文版》 小说介绍

虐心《大秦一统四海》是以嬴政秦军秦王作为主角,大胆的构思也让人眼前一亮!主要内容简介: 第一章 韩壤烽烟起秦王政十七年,咸阳宫的铜钟在黎明时分撞响第三声时,李斯捧着一卷竹简,踩着露水中的青砖快步走向章台殿。殿外的青铜鹤灯尚未熄灭,昏黄的光映着他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也映着竹简上 “韩地舆图”

《大秦一统四海全文版》 第1章 免费试读

第一章 韩壤烽烟起秦王政十七年,咸阳宫的铜钟在黎明时分撞响第三声时,

李斯捧着一卷竹简,踩着露水中的青砖快步走向章台殿。殿外的青铜鹤灯尚未熄灭,

昏黄的光映着他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也映着竹简上 “韩地舆图” 四个朱红大字。

“客卿何以早至?” 殿门内传来嬴政低沉的声音,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秦王,

虽登基已十载,却在亲政不过两年间,便将秦国的锋芒磨得愈发凛冽。他此刻正俯身案前,

手指在燕国送来的盟书上缓缓划过,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李斯躬身行礼,

将竹简置于案上:“大王,内史腾已率军抵新郑城外三十里,韩王安派使者携降书至军前,

却暗遣私兵护送宗室逃往赵国。” 他抬眼时,正撞见嬴政眼中闪过的寒芒,

那目光如同渭水冬日的冰层,冷得让人不敢直视。嬴政直起身,

玄色朝服上的日月纹在晨光中流转。他走到殿外,望着东方天际渐亮的鱼肚白,

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韩为天下之脊,若容其宗室遁走,他日必为后患。传朕诏令,

命内史腾即刻攻城,凡韩室宗亲,无论老幼,一概不得放走。”此时的新郑城内,

韩王安正坐在宗庙的台阶上,手中攥着一枚传国玉玺。宗庙的梁柱上,

当年韩昭侯时期雕刻的龙纹已斑驳褪色,如同这个立国一百七十余年的国家,

在强秦的步步紧逼下,早已没了往日的神采。内侍匆匆跑来,声音带着哭腔:“大王,

秦军已攻破外城,内史腾的旗帜…… 已插在南门楼上了!”韩王安猛地站起,

玉玺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滚到祭祀的礼器旁。他踉跄着扶住身旁的石柱,

望着宗庙内供奉的历代先王牌位,突然放声大哭:“列祖列宗,非寡人无能,

实乃秦贼势大啊!” 哭声未落,殿外传来甲胄碰撞的声响,

一队秦军士兵簇拥着内史腾走进宗庙,冰冷的矛尖几乎抵到韩王安的胸口。“韩王陛下,

” 内史腾双手抱拳,语气却无半分恭敬,“秦王有令,降者免死,抗者夷族。

您是选着降书,还是选着这宗庙一同化为焦土?” 韩王安望着士兵们眼中的杀意,

又看了看牌位上模糊的字迹,最终颤抖着捡起地上的玉玺,在降书上盖下了印记。

消息传回咸阳时,嬴政正在渭水之畔的别苑与王翦对弈。老将军执黑棋,落子沉稳,

棋盘上已布下天罗地网,将嬴政的白棋围得只剩一隅。“大王,韩已灭,下一步当图赵。

” 王翦落下一子,吃掉白棋的一片棋子,“赵国经长平之战虽元气大伤,但李牧仍在雁门,

此人不除,赵难破也。”嬴政捏着棋子的手指微微一顿,目光投向远处的渭水滔滔。

他想起两年前亲政时,嫪毐叛乱、吕不韦专权,那时的秦国虽强,却暗流涌动。

如今嫪毐伏诛、吕不韦被贬,韩国又已归入秦地,他心中那盘 “天下棋局”,

终于落下了关键的第一子。“老将军所言极是,” 他将棋子落在棋盘上,

“赵国内部虽有间隙,但李牧治军严明,若要强攻,恐损兵折将。李斯曾言,

可遣使者携重金入赵,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你以为如何?”王翦***胡须,

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大王此计甚妙。赵国丞相郭开贪财好利,若以重金贿赂,

再散布李牧通秦的谣言,赵王迁昏庸无能,必然会对李牧生疑。届时我军再趁机进攻,

赵国必破。”夜色渐深时,咸阳宫内的灯火依旧明亮。李斯站在嬴政身旁,

看着内侍将韩国的地图贴在墙上,用红色的墨汁将韩地划入秦国的疆域。“大王,

韩地共设三郡,分别为颍川、三川、南阳,郡下设县,官吏已选派完毕,不日便可赴任。

” 他顿了顿,又道,“只是韩地百姓多有抵触,恐需时日安抚。”嬴政走到地图前,

手指在颍川郡的位置轻轻敲击:“百姓抵触,无非是担心赋税加重、律法严苛。传令下去,

韩地百姓前三年赋税减半,同时派遣律法官员前往各郡县,宣讲秦律,让他们知晓秦律虽严,

却能保百姓安居乐业。”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天下一统,非一日之功,需徐徐图之。

但赵国,我们不能等太久。”第二章 赵境风云变秦王政十八年,赵国的冬天来得格外早。

雁门关上,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李牧的铠甲上,发出 “沙沙” 的声响。

这位赵国名将,此刻正望着关外的草原,眉头紧锁。远处的匈奴骑兵如同黑色的潮水,

在草原上徘徊,却始终不敢靠近雁门关 —— 这道由李牧亲手筑起的防线,

早已成为匈奴人的噩梦。“将军,咸阳来的使者已到城下,说是奉秦王之命,

前来与我军商议共同抵御匈奴之事。” 副将赵葱策马来到李牧身旁,声音里带着一丝警惕,

“只是末将觉得,秦军向来野心勃勃,此次突然遣使,恐怕另有图谋。”李牧点点头,

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秦王政亲政以来,连灭韩国,如今必然将矛头指向我赵国。此次遣使,

名为商议御匈,实则是想窥探我军的虚实。你去传令,紧闭城门,使者只许带三人入城,

且全程由士兵监视,不得让他们靠近军营。”使者入城时,李牧正在府中翻阅军报。

当他看到使者献上的礼品 —— 一箱箱黄金、绸缎,还有一把镶嵌着宝石的宝剑时,

心中的疑虑更甚。“贵使远道而来,辛苦了。” 李牧语气平淡,

目光却紧紧盯着使者的眼睛,“只是秦赵两国素来井水不犯河水,如今秦王突然遣使,

不知有何深意?”使者脸上堆着笑容,语气却带着几分傲慢:“将军说笑了。

秦赵两国虽有旧怨,但如今匈奴犯边,两国唇亡齿寒,秦王愿与赵国联手,共御外敌。

若将军愿意,秦王还可派遣秦军协助将军防守雁门关,不知将军意下如何?”李牧心中冷笑,

他自然明白,秦军一旦入城,便如同一把尖刀***赵国的心脏。“多谢秦王美意,

”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雁门关乃赵国门户,防守之事,我军足以应对,不敢劳烦秦军。

还请贵使回去禀报秦王,赵某心领了。”使者见李牧不为所动,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转而威胁道:“将军难道就不怕,秦军一旦撤军,匈奴大举进攻,赵国独木难支吗?

”“赵某身为赵国将领,守土有责,即便战死,也绝不会让秦军踏入雁门关一步!

” 李牧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如电,吓得使者后退了一步。使者离开雁门关后,

并未返回咸阳,而是悄悄前往邯郸,找到了赵国丞相郭开的府邸。深夜的相府内,

郭开看着使者送来的黄金,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你是说,只要我能让赵王罢免李牧,

秦王还会再送我更多的黄金?” 他***手,语气急切。使者点点头,

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丞相放心,秦王向来言出必行。只要李牧被罢免,秦军攻破赵国后,

丞相不仅能得到更多的黄金,还能继续担任赵国的丞相,何乐而不为呢?”郭开沉思片刻,

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此事包在我身上。赵王向来信任我,

只要我在他面前多说几句李牧的坏话,再散布一些李牧通秦的谣言,他必然会对李牧生疑。

”几日后,邯郸城内流言四起,都说李牧与秦军暗中勾结,准备献出雁门关,投降秦国。

赵王迁本就昏庸无能,听到这些流言后,顿时慌了神,急忙召郭开入宫商议。“丞相,

如今外面流言四起,说李牧通秦,此事当真?” 赵王迁坐在龙椅上,声音颤抖,

脸上满是焦虑。郭开跪伏在地,故作悲痛地说道:“大王,臣也不愿相信此事,

可如今流言满城,恐怕并非空穴来风。臣听闻,李牧近日与秦军使者密会,

还收下了秦王送来的厚礼,想必是已有降秦之心。若不及时罢免李牧,恐怕赵国危在旦夕啊!

”赵王迁闻言,顿时怒不可遏,拍着龙椅大喊:“好一个李牧!寡人待他不薄,

他竟敢背叛寡人!传朕诏令,免去李牧雁门守将之职,命赵葱接替,即刻前往雁门关,

将李牧押回邯郸问罪!”诏书送到雁门关时,李牧正在军营中部署防务。

当他看到诏书上的内容时,如遭雷击,手中的诏书缓缓滑落。“将军,

这一定是有人在大王面前进了谗言,您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啊!” 赵葱急忙上前,

扶住摇摇欲坠的李牧,眼中满是悲愤。李牧望着营中士兵们熟悉的面孔,

这些跟随他多年的将士,曾与他一同抵御匈奴,一同守护赵国的边疆。他苦笑一声,

眼中满是绝望:“赵王既已下旨,我若抗旨,便是真的谋反了。赵国气数已尽,我即便是死,

也不能背负谋反的罪名。”他转过身,对赵葱说:“我走之后,你一定要好好守住雁门关,

保护赵国的百姓。若有一日秦军来攻,你要拼死抵抗,绝不能让赵国的土地落入秦人的手中。

” 说完,他毅然拿起佩剑,自刎于军营之中。消息传到咸阳,

嬴政正在与李斯、王翦商议伐赵之事。当他听到李牧已死的消息时,

不禁放声大笑:“李牧一死,赵国再无可用之将!王翦,朕命你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万,

即刻攻打赵国!”王翦领命后,即刻率领秦军出发。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邯郸。

赵王迁得知秦军来攻,顿时慌了手脚,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此时的赵国,朝中无贤臣,

军中无良将,大臣们要么主张投降,要么主张逃跑,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对策。秦王政十九年,

秦军攻破邯郸,赵王迁率领宗室大臣出城投降。当王翦将赵王迁押到嬴政面前时,

这位曾经的赵国君主,早已没了往日的威严,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嬴政看着他,

眼中没有丝毫怜悯:“昔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何等威风,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真是可悲可叹。” 他顿了顿,又道,“念在你主动投降的份上,朕饶你一命,

将你迁往房陵,永世不得返回邯郸。”邯郸城破后,赵国公子嘉率领部分宗室大臣逃往代地,

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军。但此时的赵国,早已名存实亡,

代地不过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一颗小石子,迟早会被秦国碾得粉碎。消息传到雁门关时,

赵葱正站在李牧的墓前,手中捧着一杯酒。他将酒洒在墓前,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将军,

赵国亡了,臣无能,没能守住您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但臣向您保证,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

就绝不会向秦军投降,定要与秦军抗争到底!” 说完,他拔出佩剑,朝着秦军来袭的方向,

毅然决然地走去。第三章 魏都水滔天秦王政二十二年,

大梁城的百姓们还沉浸在春日的祥和之中,却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此时的魏国,

早已没了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疆域不断缩小,

只剩下大梁周边的几座城池,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咸阳宫内,

嬴政正与将领们商议伐魏之事。“魏国都城大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若要强攻,

恐怕会损失惨重。” 王翦站在地图前,指着大梁的位置,语气凝重,“臣以为,

可利用黄河、鸿沟之水,水淹大梁,这样既能攻破城池,又能减少我军的伤亡。”嬴政闻言,

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水淹大梁,固然能攻破城池,但城中百姓无辜,若大水淹没城池,

不知会有多少百姓丧命。”李斯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大王,天下一统,难免会有牺牲。

若不尽快攻破大梁,魏国残余势力必然会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抵抗我军,

到时候不仅会有更多的士兵战死,天下一统的大业也会推迟。相比之下,水淹大梁,

虽会伤及无辜,但能尽快平定魏国,实乃上策。”嬴政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

就依老将军之计。命王贲为将领,率军五万,前往黄河岸边,挖掘渠道,

将黄河、鸿沟之水引入大梁。”王贲领命后,即刻率领秦军前往黄河岸边。

秦军士兵们手持铁锹、锄头,日夜不停地挖掘渠道。黄河水奔腾咆哮,顺着渠道流向大梁,

如同一条***的巨龙,朝着这座古老的城池扑去。大梁城内,魏王假正坐在宫殿中,

与大臣们饮酒作乐。当内侍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秦军正在挖掘渠道,准备水淹大梁时,

魏王假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手中的酒杯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快,

快传朕诏令,召集士兵,加固城墙,堵塞城门,绝不能让大水淹入城中!” 他声音颤抖,

语无伦次。大臣们也慌了神,纷纷议论纷纷。有的主张率军抵抗,有的主张遣使求和,

有的则主张弃城逃跑。混乱之中,谁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几天后,

大水终于漫到大梁城下。城墙虽然坚固,但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

洪水不断冲击着城墙,城墙渐渐出现了裂缝,随后裂缝越来越大,最终 “轰隆” 一声,

城墙倒塌了一段。洪水如同猛兽般涌入城中,淹没了街道,冲毁了房屋,

百姓们的惨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大梁城瞬间变成了一片泽国。

魏王假站在宫殿的高台上,看着眼前的惨状,泪水直流。他知道,大梁城已经守不住了,

魏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列祖列宗,寡人无能,没能守住魏国的江山,愧对列祖列宗啊!

” 他跪在地上,朝着宗庙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随后站起身,拔出佩剑,想要自刎。

就在这时,大臣们纷纷上前阻拦:“大王,不可啊!如今秦军已入城,若大王自刎,

魏国宗室恐怕会被秦军斩尽杀绝。不如暂且投降,或许还能保住魏国宗室的性命。

”魏王假看着大臣们恳切的目光,又看了看城中挣扎的百姓,最终放下了手中的佩剑。

“罢了,罢了,” 他长叹一声,“寡人愿降,只求秦王能善待魏国的百姓和宗室。

”当王贲率领秦军进入大梁城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不禁一震。洪水之中,

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和房屋的残骸,幸存的百姓们在水中挣扎,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他皱了皱眉,对身边的副将说:“传令下去,让士兵们救助水中的百姓,不得滥杀无辜。

同时,尽快疏通河道,排出城中的积水。”魏王假带着宗室大臣,捧着魏国的传国玉玺,

向王贲投降。王贲接过玉玺,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父亲王翦曾对他说过,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天下一统,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杀戮。“魏王陛下,

” 他语气平静,“秦王有令,只要你真心投降,便饶你和宗室性命,迁往咸阳居住。

”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正在翻阅各地送来的奏折。当他看到王贲送来的捷报时,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魏国已灭,天下一统的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他对李斯说,“传令下去,魏国故地设砀郡、泗水郡,选派清廉能干的官吏前往治理,

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李斯躬身应道:“臣遵旨。只是大王,如今韩、赵、魏三国已灭,

剩下的楚、燕、齐三国中,楚国实力最强,若要攻打楚国,恐怕需要大量的兵力。

”嬴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确实不易对付。

王翦老将军经验丰富,朕意让他率军伐楚,你以为如何?”李斯沉吟片刻,说道:“大王,

王翦老将军年事已高,此次伐楚,恐怕需要六十万大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不仅会耗费大量的粮草,还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警惕。不如让李信将军率军伐楚,

李信将军年轻有为,曾率军击败燕军,若给他二十万大军,想必能够攻破楚国。

”嬴政犹豫了一下,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好,就命李信为将领,蒙恬为副将,

率军二十万,即刻攻打楚国。”第四章 楚地鏖战急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

兵分两路,向楚国发起进攻。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楚国的平舆、寝丘等地,

直逼楚国都城寿春。李信心中大喜,认为楚国不堪一击,便率军继续深入楚地,

想要一举攻破寿春,灭亡楚国。此时的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多次战争中损失惨重,

但仍有一定的实力。楚国名将项燕,此刻正率领楚军驻守在城父,得知秦军来攻,

他心中早已做好了准备。“秦军虽然勇猛,但深入楚地,粮草供应必然困难。

” 项燕对身边的副将说,“我们只需坚守不出,等到秦军粮草耗尽,再率军出击,

定能大败秦军。”李信率军抵达城父后,多次向楚军发起进攻,但项燕率领楚军坚守不出,

秦军屡攻不下,士气渐渐低落。与此同时,

秦军的粮草供应也出现了问题 —— 由于秦军深入楚地,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

军中的粮草已所剩无几。“将军,军中粮草已不足三日,若再不撤军,恐怕会陷入绝境。

” 蒙恬来到李信身边,语气急切,“不如我们暂且撤军,待粮草补充完毕后,

再率军攻打楚国。”李信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再坚持几日,

定能攻破城父。“不行,” 他语气坚定,“我们已经深入楚地,若此时撤军,

不仅会让楚军士气大振,还会让秦王失望。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力攻城,务必攻破城父!

”次日清晨,秦军再次向城父发起猛攻。楚军在项燕的率领下,拼死抵抗,

秦军虽然奋勇作战,但由于粮草不足,士兵们体力不支,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就在秦军疲惫不堪之时,项燕突然率领楚军从城中杀出,秦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

楚军如同猛虎下山,朝着秦军扑来,秦军士兵们纷纷溃逃。李信见状,心中大惊,

急忙率军撤退。但楚军紧追不舍,一路上斩杀秦军无数。李信率领残部一路逃窜,

直到退到秦国境内,才摆脱了楚军的追击。此次伐楚,秦军损失惨重,

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咸阳,嬴政震怒不已,他将李信召至咸阳宫,

怒斥道:“朕命你率军伐楚,你却骄傲自大,轻敌冒进,致使我军损失惨重,你可知罪?

”李信跪在地上,羞愧难当:“臣罪该万死,请大王再给臣一次机会,臣定能攻破楚国,

将功赎罪。”嬴政冷哼一声:“你已错失良机,再给你机会,也是徒劳。来人,

将李信贬为庶民,永不录用!”处置完李信后,嬴政心中明白,想要攻破楚国,非王翦莫属。

他亲自前往王翦的府邸,向这位老将军赔罪:“老将军,朕当初不听你的劝告,

任用李信伐楚,致使我军大败,如今悔之晚矣。朕希望你能再次出山,率军伐楚,

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王翦见嬴政态度诚恳,心中不禁有些动容。但他也知道,

伐楚并非易事,需要足够的兵力和粮草。“大王,若要臣率军伐楚,必须给臣六十万大军,

同时保证粮草供应充足。” 他顿了顿,又道,“六十万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

若臣率军出征,大王需信任臣,不得听信谗言,否则臣不敢领命。

”嬴政毫不犹豫地答应:“老将军放心,朕既然命你率军伐楚,便会对你深信不疑。

六十万大军,朕即刻调遣,粮草供应也会保证充足。老将军何时出征?

”“臣明日便可率军出发。” 王翦说道。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

再次向楚国发起进攻。与李信不同,王翦率军抵达楚地后,并没有急于进攻,

而是在营中修筑壁垒,坚守不出。项燕率领楚军多次前来挑战,王翦始终不为所动,

只是命士兵们加强防守,同时操练军队,养精蓄锐。楚军见秦军坚守不出,渐渐放松了警惕。

项燕认为王翦年老胆怯,不敢与楚军交战,便率军向东撤退,想要寻找秦军的薄弱环节,

再率军进攻。王翦得知楚军撤退的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时机已到!

” 他对身边的副将说,“楚军撤退,军心涣散,我们即刻率军追击,定能大败楚军!

”秦军如同离弦的箭,朝着楚军撤退的方向追去。楚军毫无防备,被秦军打得措手不及,

顿时大乱。项燕率领楚军拼死抵抗,但秦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楚军渐渐抵挡不住,

纷纷溃逃。秦军一路追击,斩杀楚军无数,最终在蕲南追上了项燕率领的残余楚军。

项燕知道,此次已是必死无疑,他拔出佩剑,高声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今日我虽战死,但楚国的百姓绝不会屈服于秦国,总有一天,楚国的后人会推翻秦国的统治,

为我们报仇雪恨!” 说完,他挥剑自刎。项燕死后,楚军群龙无首,很快便被秦军歼灭。

秦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寿春,俘获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后,

王翦又率军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将楚国的疆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消息传回咸阳,

嬴政欣喜若狂。他亲自来到城外,迎接王翦率领的秦军凯旋。

当他看到王翦风尘仆仆地率军归来时,快步上前,握住王翦的手,

激动地说:“老将军辛苦了!若不是老将军,朕恐怕难以平定楚国。天下一统的大业,

老将军功不可没!”王翦躬身行礼:“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若没有大王的信任和支持,

臣也无法取得此次胜利。如今楚、韩、赵、魏四国已灭,只剩下燕、齐两国,

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嬴政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没错,燕、齐两国,

我们很快就会平定。到那时,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朕定要让秦国的威名传遍天下!

”第五章 燕都悲歌泣秦王政二十五年,燕国的都城蓟城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自从赵国灭亡后,燕国便成了秦国的下一个目标。秦军在平定楚国后,很快便调转矛头,

大秦一统四海全文版
大秦一统四海全文版
嬴政秦/著| 三国衍生| 已完结
虐心《大秦一统四海》是以嬴政秦军秦王作为主角,大胆的构思也让人眼前一亮!主要内容简介: “臣明日便可率军出发。” 王翦说道。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再次向楚国发起进攻。与李信不同,王翦率军抵达楚地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营中修筑壁垒,坚守不出。项燕率领楚军多次前来挑战,王翦始终不为所动,只是命士兵们加强防守,同时操练军队,养精蓄锐。楚军见秦军坚守不出,渐渐放松了警惕。项燕认为王翦年老胆怯,不敢与楚军交战,便率军向东撤退,想要寻找秦军的薄弱环节,再率军进攻。王翦得知楚军撤退的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时机已到!” 他对身边的副将说,“楚军撤退,军心涣散,我们即刻率军追击,定能大败楚军!”秦军如同离弦的箭,朝着楚军撤退的方向追去。楚军毫无防备,被秦军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项燕率领楚军拼死抵抗,但秦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楚军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