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作者林易_的书,整体结构宏大,气势恢宏,嫌念丛生,故事情节紧凑严谨,奇峰叠起,让人欲罢不能,在网络小说中称得上是佳作。
主人公是林易,书名叫《一觉醒来全世界医学水下降一万倍》,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文章,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 一觉醒来,全世界医学水平都下降了一万倍,此时的你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直到……1 诡异交班林易觉得自己快散架了。昨天值了一个前半夜的班,后来又跟着急诊收了两个病人,写病历写到凌晨三点。此刻,他走在呼吸内科
一觉醒来,全世界医学水平都下降了一万倍,此时的你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直到……1 诡异交班林易觉得自己快散架了。昨天值了一个前半夜的班,
后来又跟着急诊收了两个病人,写病历写到凌晨三点。此刻,他走在呼吸内科明亮的走廊上,
感觉脚下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里,耳边还残留着心电监护仪单调的“滴滴”声。
他用力掐了掐自己的眉心,试图把困意驱散,但大脑里依然像塞了一团粘稠的浆糊。
“太累了……出现幻觉了?”他小声嘀咕着,因为从他踏进科室的那一刻起,
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往常这个时候,护士站应该已经完成了紧张有序的晨间交班。
护士长清晰快速地念着每个病人的情况,其他护士则熟练地记录、核对。但今天,
那里却围着一圈人,声音嘈杂,语气里充满了不确定。“3床昨天那个……那个叫什么来着?
就是药……”“是四个字的吗吗?不对不对,我记得是三个字的……”“哎呀,
交班本上不是写了吗?”“写了是写了,但这缩写是什么意思啊?
我看不懂了……”“要不……我们去药房问问?”有人提议,语气里充满了不自信。
林易晃了晃脑袋,以为是自己的听力因为疲劳出了问题。他绕过护士站,
朝带教老师办公室走去,正好听见两个住院医师在讨论一个发热待查的病人。
“体温39度5,白细胞也高,肯定是感染了!”一个医师信誓旦旦地说。
“那……那感染哪里了?”另一个反问。“这……全身都有可能吧?要不,
我们先给他用点……用点抗病毒药?”林易的脚步顿了一下。
用抗病毒药治疗一个明显细菌感染指标高的病人?这错误也太低级了。他忍不住想开口纠正,
但沉重的眼皮和混沌的思维让他把话咽了回去。“算了,可能是我听错了,
或者他们说的是特殊情况……”他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继续拖着步子走进了办公室。
今天安排的是教学查房,由科室的教学骨干张主治医师带队。张老师平时以严谨著称,
讲课条理清晰,是林易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师。办公室里,
几个先到的实习生正凑在一起看王大爷的胸片。“你看这片子,这里白乎乎的一片,
是什么呀?”一个女生指着肺部的浸润影问。“是不是……骨头?
”另一个男生不确定地回答。“肺里面会不会有骨头?”“反正……就是不正常吧。
”他们的讨论停留在最浅层的“看图说话”,没有任何影像学分析。这时,张老师走了进来。
他今天看起来格外疲惫,甚至有些焦躁。教学查房开始,一行人来到王大爷床前。然而,
当张老师站在17床王大爷的病床前,开始向围拢过来的实习生们讲解时,
林易那种“不对劲”的感觉达到了顶点。王大爷,62岁,
因“咳嗽、咳黄痰伴发热一天”入院。病历上写着:体温38.8℃,
肺部听诊有明确的湿性罗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5.4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这是一个典型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教科书般的表现。
可张老师拿着病历夹,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
极其犹豫、仿佛每个词都需要从记忆深处费力挖掘的语气开口:“这个病人……嗯……发烧,
咳嗽。这个……肺里面……有声音。血里面……白细胞很多。”他停顿了很长时间,
像是在组织一个极其复杂的逻辑链:“所以……我们考虑……身体里可能有……‘炎症’?
”一个实习生小声提问:“张老师,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炎症呢?”张老师愣了一下,
显得有些慌乱:“原因?呃……很多,非常复杂。可能是……受了寒?
或者……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他的解释越来越偏离医学轨道,向朴素的民间猜想滑去。
提问的实习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追问。林易站在实习生队伍的最后面,
靠着墙壁才能站稳。他听着张老师这番词不达意、几乎没有任何信息量的“分析”,
心里一阵迷惑。“张老师今天是怎么了?是故意用这种简单的话来引导我们思考吗?
”他努力集中精神,试图跟上老师的思路,但疲劳让他的思维异常迟钝。
“面对这种‘炎症’,
”张老师继续艰难地说:“我们首先要判断……它是……是来自‘病毒’?
还是……‘细菌’?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这很难……非常难判断。所以,
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先……观察?加强营养支持?或者……清热解毒?
”“也许……也许这个病人有特殊的禁忌症?或者我太累了,根本没理解张老师的深意?
”林易再次用疲惫为自己看到的荒诞景象找到了解释。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地站在一旁,
神情无比凝重的科室主任李教授开口了。“小张说的……只是表象。
”李教授的目光扫过王大爷病床边的监护仪,上面显示的生命体征平稳,
但他的眼神却像在看一个危重病人。“这个病人的问题,绝不简单。这种‘炎症’,
如果找不到根源,加以控制,很快就会……失控。
”老教授凭借其残留的、对疾病危险性的直觉,精准地判断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
尽管他同样无法说出这到底是什么病,更不知道如何解决。李教授转向张老师,
语气严肃地问:“那么,依你看,我们下一步,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治疗?
”张老师张了张嘴,脸憋得有些红,
他喉咙里滚动:“入手……治疗……我……”他最终没能组织起一句完整的、有建设性的话,
只能尴尬地摇了摇头。绝望之下,李教授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实习生,
像是在寻找最后的希望,他几乎是自言自语地喃喃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林易迷迷糊糊地听着老教授的无助,医学生本能的责任感,
让他下意识地、用回答课堂提问般的声音,
模糊地吐出了一句话:“用抗生素……先经验性用药……”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病房里,
却清晰得如同惊雷。2 惊世之言林易的声音不高,甚至因为疲惫而带着一丝含糊。
但在那一刻,整个病房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社区获得性肺炎……先经验性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这句话,对于林易而言,
是五年医学院生涯刻入骨髓的本能反应,是面对一道送分题时不经思考的答案。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站在林易旁边的几个实习生。他们齐刷刷地转过头,
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盯着林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一丝惊恐,
仿佛林易刚才说的不是人话。“他在说什么?”“抗……生素?那是什么东西?”“头孢?
是某种新药吗?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而站在病床前的张老师,反应则更为剧烈。
他猛地转过头,目光精准地锁定了声音的来源——那个靠在墙边、一脸倦容的实习生。
张老师的脸上没有了往常的温和与严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困惑,
甚至夹杂着一丝被冒犯的恼怒。他的嘴唇哆嗦了几下,想厉声呵斥林易的胡言乱语,
扰乱查房秩序:“林易!你……你瞎说什么!什么素?什么孢?不要扰乱秩序!
”在林易的话脱口而出的那一瞬间,李教授那双原本因凝重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
猛地爆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芒。那是一种在无尽黑暗中行走了太久太久的人,
突然看到远方一丝微光时,混合了震惊、狂喜、难以置信的复杂眼神。
他完全无视了张老师那无力的呵斥,也无视了实习生们的骚动。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林易身上。医武同源的老教授踉跄着向前跨了两步,
瞬间就来到了林易面前。他一把抓住了林易的手,声音变得尖锐、急切,
仿佛生怕眼前这幻听般的景象消失。“你!你刚才说什么?!”“抗……抗生素?头孢?
”李教授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小伙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再说一遍!你告诉我,
到底该怎么治?!你说清楚!”全场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射来,
聚焦在这个原本毫不起眼的实习生身上。张老师张着嘴,忘记了呵斥;实习生们屏住呼吸,
瞪大了眼睛。林易被李教授剧烈的反应彻底惊醒了。困倦感瞬间被一股冰冷的寒意驱散。
他看着眼前激动得近乎失态的老教授,又看了看周围如同凝视怪物般的同僚和老师,
一股巨大的、荒谬的不真实感将他淹没。他直到此刻才猛然意识到,刚才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