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资讯 >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最新章节列表_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文免费阅读(铁柱张明远)

发表时间:2025-10-12 11:36     编辑:大萝卜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集小说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提供铁柱张明远章节目录,情节非常吸引人,人物真实生动,情感细腻,快来看看吧!

作者:铁柱张 状态:已完结 类型:抗战谍战
立即阅读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集小说》 小说介绍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是作者铁柱张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铁柱张明远,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 【脑子寄存处,千万别拿出来,把门焊死!谢谢..】【平行时空,请勿代入!】“各位听众朋友下午好,下面为您插播一条长安市气象台刚刚发布的大雾橙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内,全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集小说》 第1章 免费试读

【脑子寄存处,千万别拿出来,把门焊死!谢谢..】

【平行时空,请勿代入!】

“各位听众朋友下午好,下面为您插播一条长安市气象台刚刚发布的大雾橙色预警”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全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新城区及部分县区能见度可能低于100米。”

“请各位司机朋友及时开启雾灯和示宽灯,保持安全车距,谨慎驾驶。”

出租车司机张明远把车停在便利店门口,想去买包烟。

他刚推门进去,店里的灯光就忽闪了两下,彻底熄灭了,只有收银台下方的一盏应急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店员小美正在借着手机灯光整理货架,见状叹了口气。

“怎么停电了……网也没有…”她抬头看到张明远,无奈地说。

“师傅,你的手机有没有网,没有的话只能收现金了。”

张明远正要掏钱包,一个外卖小哥推着电动车挤了进来,急得满头是汗。

“这下可糟了,”他对着手机发愁,“导航完全失灵,信号全无,这单肯定要超时了。”

小美似乎认识这位外卖员,关切地问:“李江,今天这么不顺啊?”

“可不是嘛…”

叫李江的外卖员擦了擦额头的雾气。

“这雾大得都看不清路,导航也出问题了。”

这时,隔壁煎饼摊的大叔也凑到门口,压低声音说:“我这煎饼锅也转不动了……我刚和老伙计通电话,他说北郊那边的雾浓得跟什么似的,结果话说一半,电话都断了……”

店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应急灯发出轻微的嗡鸣。

张明远皱了皱眉,付完钱拿起烟就往外走。

这时,他妻子的电话打了进来,信号断断续续,杂音很大:“……电梯也停了……我摸黑爬了十六楼……”

“你说这什么天气啊?雾大得吓人,还停电……”

张明远一边小心地把车驶出辅路,一边安抚。

“没事,别担心……我跑完这趟就回去……”

话还没说完,通话就中断了。他看了眼手机,信号格空空如也。

“这导航也出问题了?”

“前面过了二号桥,马上就到咸阳了,张明远盘算着这天气也拉不到几个人,还不如回家。”

张明远嘀咕着,可刚走到桥头,远处的景象却让他浑身血液瞬间凝固。

原本灯火通明的街道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漆黑。

浓雾裹挟着腐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慌忙打开远光灯,光束却像被吞噬般只能刺穿200余米的距离。

柏油路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张明远的后脊瞬间窜起一阵寒意,头皮发麻的恐惧如电流般贯穿全身。

脑子里轰然炸响一个念头:“这他娘的不是遇到鬼打墙了吧!”

他猛踩油门,调转车头。

逃命般驶离那片“诡异的农田”,张明远的心跳如擂鼓。

雾气依旧不散,能见度不足两百米,隐约能看见前方城市的轮廓。

张明远不敢开太快,约莫几分钟后,一个黑影在前方晃动。

透过挡风玻璃,他看见一个人倒在路边,衣衫褴褛,头发蓬乱如草,浑身沾满泥污。

"这大雾天的,怕不是个要饭的?"张明远犹豫着。

他想起妻子在电话里抱怨电梯停电。

但本能驱使他下车查看。

刚走近,那人蜷缩成一团,身体在***。

“还活着!”张明远心头一紧。

他蹲下身,试着叫了叫,却没有回应!

费力将人拖到车后座,才发现对方穿着破旧的军装。

小腿处还在往外渗着血,瘦骨嶙峋,皮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灰色。

他不敢耽搁,猛踩油门朝市区方向疾驰。

浓雾如影随形,导航彻底失灵,他凭着记忆在模糊的街道上穿梭。

终于到医院了,"大夫!大夫!快救人!"张明远冲进急诊室大喊。

医护人员迅速将伤员抬上担架车,推进了抢救室。

他想跟进去,被护士拦在了外面。

“他是你什么人?”护士问。

“路上捡的,我不认识。”他老实回答。

护士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那你先办个手续吧,需要交押金。"

犹豫了一下,还是付了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道理他懂。

多亏医院有备用电!

急诊室那白晃晃的灯"唰"一下亮起来。

医生一把掀开伤者的衣服,好家伙,那伤口吓得人心里咯噔一下!

小腿上被铁片划拉了个大口子,得有五厘米长,肉都翻出来了。

血是止住了,但人脸色白得跟纸似的,肯定失血不少。

检查结果更吓人,医生说这人长期营养不良,血红蛋白低得离谱。

多亏先打了吊瓶,没等电来做手术,不然人也可能救不回来!

医生一边拿镊子清理伤口,一边嘀咕:"再晚点送来,神仙也难救。"

说话间医生手不停,给他做着清创手术,另一边护士拿来血袋进行输血。

张明远垫付了医药费,守在走廊长椅上。心想着"这医药费怕是要不回来了。"

坐在走廊椅子上,他望着急诊室的大门发愣:“这人是干啥的?”

衣服破得跟叫花子似的,身上连个身份证都没有。

张明远望着缴费单上数字,想起那人蜷缩在路边时的模样。

喃喃道:"总不能见死不救吧……算了,先顾眼前吧!"

过了一两个小时……

"你醒啦?"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小护士走进来,看到他醒来显得很高兴。

"别乱动,你的腿刚做完手术。"

铁柱警惕地打量着四周,"这是哪?我的队员呢?"

“这是长安市中心医院。早上四五点钟你被门口那个好心的出租车司机送来的。”

“你失血过多,差点就没命了。”

"出租车,啥意思?"铁柱心里迷茫但也不敢问出声。

心里想:“额到了长安?这环境不会是鬼子的医院吧,怎么这里的医院如此平静?”

“咋这娃说的中国话呢?不管了,得赶紧把情报先送出去”

多年的游击队经验告诉他,在不明情况下最好少说话。

他仔细观察着这个奇怪的地方:会发光的顶板(LED灯),墙上跳动着数字的方盒子(电子钟),还有护士手中那个发光的薄板(平板电脑),一切都超乎他的理解。

"现在是什么时候?"铁柱急切地问。

"早上八点多,"护士看了看表,"你饿不饿?我去给你拿点吃的。"

"不用了,额现在要出去"铁柱追问。

"你别乱动!腿会再出血的!"护士严厉地说,"我去叫医生来。"

"大夫,额斗胆问一句,外头…还安生不?小鬼子还在城里晃悠不?"铁柱压低嗓子,活像地下党接头。

医生和护士对视一眼,像看外星人似的:"鬼子?您怕是抗日剧看多了!现在满大街都是日本游客,排队抢咱的肉夹馍呢,安全得很!"

铁柱更晕了,心里嘟囔:"鬼子改行卖馍了?"

这时,张明远拎着果篮晃进来:"大兄弟醒啦?感觉咋样?是不是觉得穿越剧拍得太逼真?"

铁柱警惕地往后缩,看着头发梳的锃亮的张明远:"你…莫不是汉奸?"

张明远又乐又气:"啥汉奸啊!额是昨天拉你的出租车司机,看你倒在路边,就把你送医院来了。"

张明远把果篮放在床头,"你也是,拍戏不要这么拼嘛,伤成这样多受罪。"

"拍戏?"铁柱更晕了,瞅着张明远花里胡哨的T恤,活像穿了块调色盘。

"多谢老哥救命之恩!敢问如今长安谁当家?八路军的办事处还在不?"

张明远咧嘴笑着说:"兄弟,你怕是把《亮剑》和《狂飙》串台了!

啥年代了,办事处都升级成秦省军区了!"

铁柱眼睛一亮:"那鬼子呢?被咱赶回去了没?"

张明远叉着腰,像讲单口相声:"鬼子?早投降了!1945年就举白旗滚蛋了!

现在咱这牛着呢,GDP都世界第二了,谁还敢来惹事儿?倒是你,该不会是被雷劈穿越来的吧?"

铁柱彻底傻眼:"鬼子投降了?啥成第二了?"

医生赶紧拦着:"病人得歇着,他脑子都不好了!"

张明远放下果篮,对医生点点头。

随后又转身对铁柱说:"那啥,我先去上个厕所,你等下我出去给你买个饭!"

铁柱躺在病床上,脑子里一片混乱。一切都太奇怪了,他还有任务要完成。

等到护士和张明远出去了,铁柱悄悄拔掉输液管,忍着腿痛下了床。

他的军装已经被血污染得不成样子,好在身上穿着一套病号服虽然款式奇怪,但总比穿旧军装出门整齐。

一瘸一拐地走出医院大门,铁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高耸入云的建筑,宽阔的马路,玻璃外墙在阳光下闪耀。

街上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还有行色匆匆的人群穿着各式奇装异服。

最让他惊讶的是,每个人都低着头看着手中发亮的小方块,甚至有人对着那小方块自言自语。

嘈杂的声音、炫目的色彩、快速移动的一切...铁柱感到一阵眩晕,连忙扶住墙。

这是长安?不可能!

他记忆中的长安是灰墙黑瓦,偶尔有几辆汽车,大部分是黄包车和行人。

而现在...这简直是神话中的天宫!

腿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肚子也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铁柱深吸一口气,决定先找点吃的。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走,躲避着快速移动的人群和那些汽车和电动车。

转过一个街角,一股熟悉的香味飘来——是肉香!还夹杂着烤面饼的香气。

铁柱精神一振,顺着香味走去,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店,招牌上写着"老杨家肉夹馍"。

店里不算大,摆着五六张桌子,几乎坐满了人。

柜台后面,一个围着白围裙的胖师傅正在剁肉,那动作、那节奏,让铁柱一阵恍惚。

"老板,来个肉夹馍。"

铁柱学着前面顾客的样子说道,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发颤。

"好嘞!肥瘦相间?"剁肉的师傅头也不抬地问。

"啊?哦,好,好。"铁柱含糊地应着。

师傅熟练地从大锅里捞出一块炖得烂熟的猪肉,放在案板上剁起来,那"噔噔噔"的声音极富节奏感。

然后他切开一个烤得金黄的白吉馍,将剁好的肉塞得满满当当,用纸一裹,递了过来。

"十二块。"

铁柱愣了一下,这才想起要付钱。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那个小布包,解开系着的绳子,从里面取出三张印着"陕甘宁边区银行"字样的纸币,面值共计十五元。

师傅接过来,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

"兄弟,你这是啥玩意儿?"

"钱...钱啊。"铁柱有些不解,"陕甘宁边区的货币,能买十斤小米呢!"

旁边吃饭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人笑了起来。

"陕甘宁边区?拍戏拍魔怔了吧?"师傅把纸币塞回给铁柱

"我要的是人民币,微信支付宝也行,不要道具钱。"

铁柱愣住了。

人民币?那是什么?

他依稀记得听说过一种新发行的货币,但边区币仍然是主要流通货币啊。

"那...这个行吗?"铁柱又从布包里摸出两块银元,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

店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两块闪着银光的货币上。

老师傅拿起一块,掂了掂份量,又吹了一口气放在耳边听。

"真滴假滴!"他惊讶地说,"兄弟,你从哪弄来的?"

"组...组织发的津贴。"铁柱老实回答。这是他攒了半年才省下来的,原本想着等抗战胜利后,多攒一点娶媳妇的。

队伍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凑过来,拿起另一块银元仔细查看:"民国二十三年的袁大头,保存得这么好,市面上少见了啊!"

"老板,这够买一个肉夹馍了吗?"铁柱只关心眼前的问题。

"够!太够了!"

肉夹馍师傅突然变得异常热情,"这一块银元能买我这一锅肉夹馍还有找!

不过我这没那么多现金找给你啊..."

后面排队的食客中有人喊起来:"老板,我出五百块买他那块银元!"

"我出八百!"另一个人紧接着喊价。

铁柱彻底懵了。五百块?八百块?

他记得很清楚,一块银元在黑市上能换五十斤小米,或者七尺布,但绝对不值这么多"块钱"。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等等,等等!"肉夹馍师傅摆手制止了骚动,"兄弟,你看这样行不,你这银元太值钱了,我不能占你便宜。

你给我十块钱人民币就行,这银元你收好。"

铁柱固执地把银元推回去:"那不行,我们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该多少就是多少,你找我零钱就行。"

店里爆发出一阵大笑。

"八路军?哈哈哈,这哥们入戏太深了!"

"是拍短视频呢还是***玩魔怔了?"

铁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坚持地看着肉夹馍师傅。

老师傅挠挠头,为难地说:"我不是不想找零,是你这银元太值钱了,我这一天的营业额都不一定够找给你。"

正当两人僵持不下时,一个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咋回事?额还叫你等我着,你咋一个人跑出来了?"

铁柱一回头,原来是张明远过来了。

"同志,额还有事......"铁柱挺直腰板,"你放心,医药费我一定会还你的。"

张明远被这突如其来的严肃逗乐了,笑着摆手:"么事么事,那你准备去哪,我捎你。"

铁柱迟疑了一下:"我要去西大街138号,圣玛丽医院。"

"那你先上车吧,"张明远推开副驾驶的门。

铁柱犹豫片刻,还是上了车。车内干净整洁,前排摆着一个小毛***,这让他稍稍安心了些。

十分钟后,"西大街...138号...导航显示就在这儿啊。

不过没什么圣玛丽医院,这儿不是开元商城么。"张明远愣了一下,掏出个发亮的小板子戳了几下:指着旁边一栋高楼,"这不就是138号吗?"

铁柱困惑地看着那栋亮闪闪的高楼,玻璃外墙反射着灯光,看上去很是气派,但一点也不像医院。

"不可能啊,组织上给的地址就是这里。"铁柱心想到道。

张明远又戳了戳那个发亮板子:"搜索圣玛丽医院...哦,有的,不过那是老黄历了。

圣玛丽医院1949年就迁走了,原址在1952年拆了建了工人文化宫,后来80年代又改建成商城..."

"算咧,刚才那肉夹馍都没吃上,我先带你去吃饭,看你瘦滴。"

铁柱本想说自己还有任务,但还是保持警惕。

现在也毫无头绪,不如先跟着他,看看他能是否可靠,能不能帮自己找到办事处。

出租车驶入街道,铁柱紧紧抓着安全带——这东西勒得他很不舒服,但张明远坚持要他系上。

窗外的景象飞速后退,高楼大厦、霓虹灯牌、巨大的电子屏幕...一切都让铁柱目不暇接。

坐在车上,越走越觉得奇怪。

街上的年轻人个个低头看着手里发亮的小板子,有的人还对着板子自言自语;

许多店铺的招牌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比电灯还要亮堂;

路上跑的汽车形状古怪,没有突突的黑烟,安静得吓人。

最让他困惑的是,街上的人们穿着打扮都很奇怪。

有的女人穿着短得露出大腿的裤子,有的男人留着长发还扎着小辫,还有的人耳朵里塞着白色细线,不知连着什么玩意儿。

"这些人也太古怪了..."铁柱嘀咕着,觉得自己像个刚从山沟里钻出来的野人。

"那是...放电影吗?"铁柱指着一块巨大的户外显示屏,上面正在播放广告。

"户外广告屏,"张明远瞥了一眼,"兄弟,你从哪儿来的啊,怎么跟从来没进过城似的?"

铁柱支吾着不知如何回答。幸好张明远也没多问,自顾自地介绍起沿途的景点来。

不一会儿,车停在了一条热闹的街口。扑面而来的香气让铁柱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到了,回民街,"张明远拍拍他的肩,"长安小吃最多的地方,保准你吃了忘不了。"

铁柱跟着张明远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店铺林立,旌旗招展,人流如织。

各种香味混杂在一起——烤肉的焦香、面食的麦香、不知名香料的独特气息,勾得人馋虫大动。

最让铁柱惊讶的是,街上的人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有的女子甚至露着胳膊和大腿,看得他面红耳赤赶紧移开视线。

"走,带你去吃老孙家泡馍,"张明远显然对这里很熟悉,"全长安最正宗的。"

两人来到一家店面不大的小吃店前,门口排着不长不短的队。

柜台后的老师傅正在烤馍,师傅手法娴熟地从炉子里捞出一个烤得金黄酥脆的馍,横切一刀,再从锅里捞出炖得烂熟的牛肉,剁碎后塞进馍里,浇上一勺浓香的肉汁。

"伙计,来两碗泡馍,优质的,偏瘦!"张明远朝里喊道,接着转向铁柱,"你喝酒不?算咧,你这伤还没好利索呢"

铁柱摇摇头,眼睛却死死盯着隔壁桌的泡馍。那香味实在太诱人了,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轮到他们时,张明远抢先一步要付款,铁柱却拦住了他。

"可不敢,你已帮额太多,"铁柱从内衣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两张边区票,"额这里有边币,你看够不够?"

店员看着那两张印着"陕甘宁边区银行"字样的旧纸币,愣住了。后面排队的人群中也传来窃窃私语。

张明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兄弟,你这玩笑开得可以啊,边区票?这都多少年前的玩意儿了!"

铁柱困惑地看着他:"这是边区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以在边区流通的。"

店员无奈地摇摇头:"哎呀,你这是啥嘛?拍电影用的道具钱?就是真的也早就不流通了。要不你还是用手机支付吧。"

铁柱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人民币?手机支付?他固执地又摸出一块银元:"那这个呢?袁大头总该行了吧?"

这下连张明远都笑不出来了。他拿起那块银元仔细看了看,成色很新,像是刚从造币厂出来似的。

"哥们,你来真的啊?"张明远压低声音,"这年头谁还用银元买东西啊?你这银元要是真的,可比一顿饭值钱多了。"

铁柱更加困惑了。在他的认知里,银元是最硬的通货,比边区票值钱多了,怎么到这个时代反而不能用了呢?

后面排队的人开始不耐烦地催促起来。店员为难地看着张明远:"张师傅,你这朋友啥情况啊?"

张明远连忙掏出手机扫了码:"没事没事,我请客。"接着把铁柱拉到一边,小声问:"兄弟,你跟我说实话,你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铁柱看着张明远用手机"嘀"一声就完成了付款。

眼睛瞪得老大:"你...你没给钱啊!"

"扫码支付啊,"张明远晃了手机,"现在很少有人用现金了。"

"你那是什么装备?"铁柱闻问道。

张明远拿着手机愣了一下,"装备?你说手机啊?"

他晃了晃手中的小方块,"最新款的华为Mate60 Pro,刚买的,咋样?"

铁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个世界已经发展到不需要实物货币了吗?那他的银元和边区币还有什么用?

手机?华为?铁柱完全不明白这些词的含义。

"它能通讯?"铁柱试探着问。

"能啊!5G网速快得很!"

张明远把手机递过去:"要不要看看?"

铁柱小心翼翼地接过,惊讶地发现那光滑的玻璃面上竟然显示着彩***像,还能随着手指划动而变化。

这比他从鬼子那里缴获的最先进的电台还要神奇!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铁柱心中惊叹道。

转头看着手里的银元和边区票,脸上写满了迷茫和失落。

这些钱是他全部的家当,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废纸了呢?

"铁柱喃喃道,"这些钱怎么就不管用了呢..."

张明远看他神情不似作伪,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人身穿旧军装,拿着早已不流通的货币和银元,言行举止古怪得很,莫非是......

张明远思考了片刻,忽然笑了:"这样吧,兄弟,您的银元太珍贵了,不适合日常交易。你奏坐哈慢慢吃,顺便跟我讲讲你去开元...唉...不对...那个圣母玛医院弄啥?"

"额......。"铁柱含糊其辞,他不能透露自己的任务内容。

张明远递给铁柱两个馍:"来,自己掰,掰得越小越好。"

铁柱学着邻桌的样子,小心地把馍掰成小块。这让他想起了在根据地的日子,那时粮食紧缺,大家分着吃一个馍都得掰得小小的,生怕有人多占了便宜。

"当年我们在游击队,能吃上个馍就不错了,"铁柱不禁感慨道,"经常是几个人分一个馍,就着野菜汤吃。"

张明远好奇地问:"你们那时候很苦吧?"

铁柱点点头:"苦,但心里有盼头。想着打败***,建设新中国,再苦也值得。"

这时,服务员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考:"号牌17号!取餐咧!"

两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上桌了。浓郁的羊肉汤配上掰碎的馍块,上面铺着几片肥瘦相间的羊肉,再撒上香菜和辣椒酱,香味扑鼻。

"吃这个有讲究,"张明远示范着,"要沿着碗边一点点吃,别搅和,这样才能保持温度和口感。"

铁柱学着样子吃了一口。鲜美的羊肉汤浸泡着入味的馍块,羊肉炖得软烂可口,一碗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

"真好喝,"铁柱满足地说,"比额们炊事班老李做的羊肉汤强多了。"

"当年额们在游击队,能吃上个馍就不错了,经常是几个人分一个馍,就着野菜汤吃。"

张明远笑了:"那必须的,这可是长安名吃!"

吃完羊肉泡,看着街上人来人往,铁柱一阵恍惚。

张明远又拉着铁柱去到一家凉皮店。

"老板,来两份麻酱凉皮,多放辣子多放醋!"张明远熟门熟路地点餐,接着转向铁柱,

"凉皮可是咱陕西人的命,夏天不吃碗凉皮,浑身都不自在。"

铁柱看着店员熟练地抓起一把白色的皮子放入碗中,加入黄瓜丝、豆芽等配菜,再浇上浓浓的麻酱、蒜水和油泼辣子,最后淋上一勺香醋。

那红亮亮的颜色看得人食欲大开。

"尝尝,保准你喜欢。"张明远把筷子递给铁柱。

铁柱夹起一筷子凉皮送入口中。滑嫩的皮子配上香浓的麻酱和酸辣适口的调料,在炎热的天气里吃起来格外爽口。

这味道让他想起了家乡的凉粉,但又更加丰富多样。

"好吃!"铁柱忍不住赞叹道,"这比我们根据地的伙食好多了!"

张明远笑了笑,没接话。

他越发觉得这个自称来自民国二十九年年的铁柱不像是在说谎,但那也太离谱了,穿越时空这种事怎么可能真的发生?

吃完凉皮,张明远又要了两瓶冰峰汽水。"这是长安人的童年记忆,橙子味的,解渴又解腻。"

铁柱好奇地看着那个玻璃瓶子,学着张明远的样子用吸管喝了一口。

冰凉的汽水带着橙子的香甜味道刺激着味蕾,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滋味。

在他们游击队,能喝上干净的水就不错了,哪敢想这种甜饮料?

"这...这得多少钱啊?"铁柱小心翼翼地问,"太奢侈了。"

铁柱又想起了自己的银元,掏出一块放在桌上:"张同志,我不能再白吃白喝你的了。这块银元你收下,就当是饭钱。"

"不贵不贵,三块钱一瓶,"张明远摆摆手,"你就放心喝吧。"

但他还是坚持原则:"那不行,八路军有纪律..."

张明远拿起银元仔细端详。这银元成色很新,图案清晰,重量也合适,不像假的。

如果真是民国时期的袁大头,现在市面上能值不少钱呢。

"这样吧,"张明远想了想说,"我先带你去个地方,让人看看你这银元值多少钱。然后你再决定要不要用它付饭钱,成不?"

铁柱点点头:"成。"

张明远带着铁柱来到一家古玩店。店里摆满了各种老物件,从陶瓷玉器到字画钱币,应有尽有。

"老李,帮我看看这个。"张明远把银元递给店老板。

老板接过银元,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又掂了掂重量,最后拿出一个小仪器检测了一下。

"真货,袁大头三年造的,品相不错,"老板肯定地说,"现在市面上一块能值一千二三吧。怎么,你要出手?"

张明远瞥了一眼铁柱,后者正好奇地打量着店里的各种古玩,特别是那些抗战时期的文物——军用水壶、边区票、毛***章...眼神中流露出怀念和伤感。

"不是,就问问。"张明远拿回银元,拉着铁柱出了店门。

回到街上,张明远把银元还给了铁柱:"听见了吧,你这银元值一千多块钱呢,够吃一个月的肉夹馍了。所以别再随便拿出来付账了,知道不?"

铁柱震惊地看着手里的银元。一块银元值一千多块钱?!

这在他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那时候一块银元能买三十斤大米,或者十斤猪肉,已经是很值钱了,但远远不及这个数目。

"现在的物价...这么高吗?"铁柱喃喃道。

"这...这真的是老银元啊!保存得这么好!你从哪儿弄来的?"

"组织发的。"铁柱重复道,同时警惕地四周张望。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必须保持警惕。

"不瞒你说,我已经半年没吃过正经饭了。平时都是啃窝头就咸菜,有时候连窝头都吃不上。"

张明远沉默了。他开始有点相信铁柱的话了——那种神情,那种语气,不是一个现代人能伪装出来的。

"兄弟,你今年多大了?从哪里来的?怎么身上带着这些老钱币?"

铁柱想起车里的毛***,还有张明远的一口原汁陕西话,放下了些许戒备:"额叫铁柱,是八路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的排长,"铁柱边吃边说,声音有些含糊,"今年二十四了。

额们队在转移伤员时遭遇鬼子伏击,额今早凌晨有事要去八路军办事处(铁柱没敢提到任务两个字),醒来就在医院了。"

张明远听得目瞪口呆。

八路军?游击队?鬼子?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他打量着铁柱——那身军装虽然洗得发白,但确实是八路军军服的样式,肩部的弹孔和血迹看起来也是真的,那严肃认真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

"兄弟,你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吧?"张明远小心翼翼地问,"那都过去八十多年了。"

铁柱愣在那里,整个人如遭雷击。

八十多年?这意味着什么?他不敢细想,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张明远看他脸色煞白,赶紧拍了拍他的背:"没事吧?一会我再带你去尝尝别的。长安小吃可是一绝,你来这一趟不容易,得好好体验体验。"

铁柱机械点着头。他的思绪早已飞回了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飞回了战友们身边。

如果真如张明远所说,那么战友们恐怕早已...他不愿再想下去。

门口一阵熟悉的梆子声从不远处传来。铁柱浑身一震——那是八路军联络信号的节奏!

他猛地转头向声音来源望去,却看见一个街头艺人正在敲击一种奇怪的乐器,周围围着一群拍照的游客。

"那是...什么?"铁柱的声音有些颤抖。

"扬琴吧,"张明远不确定地说,"一种民族乐器。"

铁柱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失望。

原来不是组织的信号...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街对面有一个穿着打扮与他相似的人——灰色的军装,胳膊上也有"八路"臂章。

但那人的军装崭新挺括,脸上还化着妆,旁边跟着一个举着奇怪机器的人。

"同志!"铁柱激动地喊了一声,顾不上腿伤就向对面跑去。

那"八路军战士"看到铁柱,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哥们,你这身行头可以啊!比我们的道具真实多了!哪个剧组的?"

铁柱愣住了:"我...我不是戏子,我是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那人和他旁边的同伴哈哈大笑起来:"入戏太深了吧兄弟!我们是《抗战风云》剧组的,正在拍外景。你这身衣服从哪搞的?做旧效果一流啊!"

铁柱看着对方崭新的"军装"和脸上明显的化妆品,终于明白过来——这些人是在扮演八路军,就像京剧演员扮演历史人物一样。

一股莫名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在这个时代,他们这些曾经的真实存在,已经变成了被人扮演的角色了吗?

张明远赶过来,对那几个人说:"不好意思,他有点... confused。"

那演员恍然大悟:"哦,明白了。哥们,出戏吧,拍摄结束了。"说完就和同伴笑着离开了。

铁柱站在原地,怔怔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张明远担心地碰了碰他的胳膊:"你没事吧?"

铁柱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没事。只是...有点不理解。"

"走吧,我带您去一个地方。"张明远说。

"去哪儿?"

"八路军长安办事处纪念馆。"

不到十分钟,出租车停在了一个公园门口。***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许多老人在这里锻炼、下棋、唱戏,一派祥和景象。

铁柱跟着司机大哥,寻找着八路军办事处的标志。

他们来到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前,门匾上写着"国民***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纪念馆"。

"就是这里了!"铁柱激动地说,一瘸一拐地快步走进建筑。

馆内陈列着大量历史照片和文物,展示了八路军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工作和历史,铁柱疑惑地看着这些陈列。

一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您好,这里是纪念馆,参观请购票。"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集小说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全集小说
铁柱张/著| 抗战谍战| 已完结
《时空烽火铁幕长安》是作者铁柱张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铁柱张明远,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 在黄土上晕开深色痕迹。武警战士张子涛架设铁丝网时,一名少年难民突然冲过来死死抱住他的腿:"军爷!求您给口吃的吧!我爹被鬼子炸死了,娘也被……"张子涛蹲下身,想掏出口袋里的压缩饼干,却被班长厉声喝止:"别靠近!可能有特务!"少年的眼神瞬间熄灭,如风中残烛。张子涛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珠渗了出来——他恨这该死的职责,恨这无法拥抱苦难的时空。边界线两侧,现代与历史的悲鸣共振。难民们将警察的防护服视作鬼子的铁甲,将无人机的轰鸣当作轰炸机的预兆;而警察们眼睁睁看着同胞在战火中哀嚎,却只能用冰冷的器械构筑屏障。李阳攥着对讲机的手青筋暴起,对讲机里传来紧急通报:"渭南方向发现特务踪迹,全员戒备!"他咬紧牙关,枪口对准人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个断腿的老兵拖着残躯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