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空间穿八零我靠美食致富》这本书反复看了几遍,后面一度想放弃,但情节还是吸引了我,作者余浅生文笔很不错。故事内容给人大气有不失柔情,以感情为主线。
《带空间穿八零我靠美食致富》是作者余浅生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顾铮安国庆王翠芬,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 "好嘞!"我麻利地拿出带来的唯一一个还算完好的粗瓷碗(空间里翻出来的旧物),用热水烫了烫,舀了满满一大勺面片,又特意多捞了些肉丁和红枣,再浇上滚烫浓香的汤,几乎要溢出来。"您端好,小心烫!"男人接过碗,
"好嘞!"我麻利地拿出带来的唯一一个还算完好的粗瓷碗(空间里翻出来的旧物),用热水烫了烫,舀了满满一大勺面片,又特意多捞了些肉丁和红枣,再浇上滚烫浓香的汤,几乎要溢出来。"您端好,小心烫!"
男人接过碗,也顾不上烫,先凑到碗边深深吸了一口香气,满脸陶醉。然后迫不及待地用我提供的简易树枝筷子挑起面片送进嘴里,烫得嘶哈嘶哈,却连连点头:"香!真香!这面筋道!肉有嚼头,越嚼越香!汤也鲜!值!值这个价!"
这活广告一打,效果立竿见影。
"给我也来一碗!"
"姑娘,我也要一碗!"
"快,给我家小子也盛一碗!"
小小的摊子瞬间被围住了。我忙得脚不沾地,收钱,烫碗,下面片,舀汤,收钱……带来的五斤面,一斤腊肉,一大把红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带来的四五个粗瓷碗根本不够用,后面的人就蹲在路边,或者端着自家的饭盒、搪瓷缸子等着。
"姑娘,你这肉丁真舍得放!"
"这红枣好,甜丝丝的,肉汤里也不腻!"
"汤底真厚实,挂碗!"
赞美声不绝于耳。我脸上带着笑,手上动作更快。心里飞快计算着:一碗两毛五,成本……白面约莫一分多,腊肉算五分(按市价估算,其实空间出的品质更好),红枣一分,柴火忽略。一碗净赚一毛七八!这五斤面能出二十多碗,一斤肉和红枣也差不多这个量。这一早上,毛收入就有五块多!刨去极低的成本,净赚起码四块!这相当于城里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带来的东西很快见底。最后一个客人端着碗心满意足地走了。我数了数皱巴巴的毛票,五块三毛钱!沉甸甸地揣进怀里。这第一桶金,成了!
收拾东西时,一个穿着灰色干部服、戴着红袖箍、脸色严肃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同样打扮的年轻人。
"喂!那个摆摊的!"为首的中年男人板着脸,声音很冲,"谁让你在这儿摆摊的?有执照吗?交管理费了吗?"
我心里咯噔一下。市管会(市场管理委员会)的人!这年代,私人摆摊属于"投机倒把",是重点打击对象。虽然政策开始松动,但在红旗镇这种小地方,市管会的人权力很大,说抓你就抓你。
围观的还没散尽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同情地看着我。
"同志,我……我刚来,不知道规矩。"我赶紧放下东西,陪着小心。
"不知道规矩?不知道就能乱摆?影响市容!扰乱市场秩序!"中年男人唾沫横飞,手指差点戳到我脸上,"东西没收!罚款五块!"
五块?!我刚赚的五块三毛,还没捂热乎!还要没收我吃饭的家伙?
"同志,通融通融,我真是第一次,家里实在困难……"我试图解释,心里飞快想着对策。硬顶肯定不行。
"少废话!困难?困难就能搞资本主义尾巴?我看你就是惯犯!"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凶神恶煞地上前就要搬我的瓦盆和竹筐。
周围有人小声议论:
"是孙大炮……"
"唉,这姑娘倒霉,撞他手里了……"
"肯定又要被剥层皮……"
就在那年轻人的手快要碰到瓦盆时,一个低沉有力的声音插了进来:"孙干事,火气别这么大。"
我循声看去。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分开人群走了过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没戴帽子,寸头,眉眼深刻,鼻梁很挺,嘴唇抿成一条线。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带着一股当过兵的人特有的利落劲儿。他手里还提着一个印着"红旗镇机械厂"字样的铝饭盒。
孙大炮看到来人,嚣张的气焰明显一滞,脸上挤出一点僵硬的笑:"哟,顾铮啊,打饭呢?"
叫顾铮的男人没理他,目光扫过我简陋的摊子和被翻得乱七八糟的竹筐,最后落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很沉静,没什么特别的情绪,却让我心里莫名安定了一点。
"孙干事,"顾铮开口,声音不高,但很稳,"政策我比你懂。中央刚下的文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人家小姑娘卖碗面片汤,一不偷二不抢,自食其力,解决困难,怎么就成资本主义尾巴了?你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吧?"
孙大炮脸皮抽了抽:"顾铮,话不能这么说!她没执照,没交费,就是违规!"
"镇上现在有几家个体户有正规执照?流程走到哪一步了你比我清楚?"顾铮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真要按规矩来,国营饭店门口那几个卖菜的老乡,是不是也该一起抓了罚了?"
孙大炮被他噎得说不出话,脸憋得通红。周围群众看他的眼神也带了点鄙夷。谁不知道他孙大炮就是欺软怕硬,专挑没背景的下手。
"我看这样,"顾铮转向我,"这位同志,你是第一次来镇上摆摊,不知道要登记。今天就算了,孙干事也是职责所在。你明天去镇上市管会办公室,找刘主任登记一下,办个临时摊位证,交点卫生管理费,以后按规定地方摆。孙干事,你看行不行?"他这话听着是给我解围,实际上是把球踢给了孙大炮,还点出了"刘主任",暗示孙大炮别太过分。
孙大炮显然认识刘主任,也忌惮顾铮。他狠狠瞪了我一眼,又看看面无表情的顾铮,最终悻悻地一挥手:"行!今天给顾铮一个面子!明天再不办证交费,别怪我不客气!收队!"说完,带着两个跟班灰溜溜地走了。
人群松了口气,看向顾铮的眼神都带着敬佩,也有人小声议论着顾铮的身份。
"谢谢您,顾同志。"我真心实意地道谢。要不是他,今天血本无归。
顾铮看了我一眼,目光在我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袖口停留了一下,点点头,没多说什么,提着饭盒转身朝国营饭店旁边的机械厂大门走去。背影挺拔得像棵白杨。
我松了口气,赶紧收拾好东西离开。这地方不能待了。孙大炮吃了瘪,肯定记恨上我了。
回到窝棚,我把赚来的五块三毛钱和之前的家底放在一起。加上分家得来的十块和空间里的四十六块三毛五,现在总共有六十一块六毛五分!一笔真正的"巨款"了!
但今天的事给我敲响了警钟。光靠摆摊风险太大。我需要一个更稳定的据点。
接下来的几天,我没再去镇上冒险。而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着竹筐在附近几个村子和山脚转悠。空间里的白面、腊肉、红枣都是消耗品,需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找到更多能利用的食材。
靠山村背靠大山。这个季节,山里有好东西。我凭着原主模糊的记忆和前世对山货的了解,还真找到了宝贝——一片野生的山花椒!红彤彤的小颗粒挂满枝头,散发着浓郁独特的麻香。这可是调味的好东西!我小心地采摘了大半筐。
又在山涧边发现了几丛野生的紫苏,叶子肥大,香气扑鼻。还有几株野葱、野蒜。这些都成了我空间里的第一批"经济作物"。我用意识小心地将它们连根带土移植到空间里那片灰蒙蒙的土地上,浇上空间泉水。神奇的是,这些植物移进去后,立刻显得精神抖擞,似乎长得更快了。
我还用粮食跟村里养鸡的人家换了些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空间保存。
有了花椒和紫苏,我的"产品"可以升级了。单纯的腊肉面片汤虽然香,但品种太单一。我琢磨着新花样。